岐伯曰∶“四末阴阳之会,气之大路也。其传为实者可下,其传为虚者当温矣。
此病在焦府之半表里,非形躯之半表里也。 若不咳不呕,手足不厥者,头不痛。
因反发热,故用麻黄微汗;因里热甚,故用承气急下。二经、三经同病,而后归并一经自病者,谓之并病。
此必有阴盛格阳之证,故加胆汁为反佐,阅白通证可知。阳明脉证,与太阳脉证不同。
身有微热是表未解,不可补;心中烦与咳,是逆气有余,不可益气,故去之。阳明之有栀豉汤,犹太阳之有桂枝汤,既可以驱邪,亦可以救误,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气因和耳。
如脉滑曰风,其谵语潮热下之,与小承气汤,不转矢气,勿更与之。 上条论谵语之由,此条论谵语之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