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能见道,安得知其原哉!见道者,由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。营行脉中,而序必始于肺经者,以脉气流经,经气归于肺,肺朝百脉,以行阴阳,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,故十二经以肺经为首循序相传,尽于足厥阴肝经,而又传于肺,终而复始,是为一周。
又若人之禀赋,脏有阴阳,而酒之气质,亦有阴阳,盖酒成于酿,其性则热,汁化于水,其质则寒,故阳脏者得之则愈热,阴脏者得之则愈寒,所以纵酒不节者,无论阴阳,均能为害。凡肝部见肺色,肺部见心色,肾部见脾色,脾部见肝色,及六腑之相克者,其色皆如是也。
枳壳一味,并非欲其宽肠去滞,欲其合甘菊使药力上行也。 肾本少阴而居阴分,故为阴中之少阴。
中身而上,心之所居,必属火而通神明,故亦曰“广明”;心脏之下,太阴脾也,故广明之下名曰“太阴”;太阴之表,阳明胃也,故太阴之前,名曰“阳明”。此经起于目内,络脑,行头背,故其为病如此。
左右交于两肩之上,会于督脉之大椎。之性,一味搜风逐湿。
酽醋二升,煮巴豆五、七沸再下三棱、大黄末同煎五、七沸,入砂,熬成膏,和诸药杵丸绿豆大,每五丸姜汤下。若其微急,亦为肝邪侮脾,则脾不能运而膈食还出,土不制水而复多涎沫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