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曰看其脉症,知犯何逆,随症治之,而不立方法。如热轻结少,津液干涸,便闭不通,腹胀未满,不转臭气者,宜微下,止用小承气汤。
夫热在气分,唇焦发渴,用干葛石膏知母汤,人人知之者。若有燥火,冲葡萄汁、竹沥。
曰∶在经虽一,然则有荣卫之分焉。病患不大便五六日,绕脐痛,烦躁,发作有时者,此有燥屎故使大便也。
伤寒则有有表热,里热,热在半表半里,热在气分血分;有汗下太过,虚烦不得眠;有瘥后余热未尽不得卧。其三,以桂枝汤症,反用承气误下,遂利不止,脉促,表未解,喘而汗出,则用葛根、芩、连主治。
但头汗出,身无汗,小便不利,渴饮水浆,此为淤热在里,身必发黄,茵陈汤主之。三阳之邪在里为患,春、夏、秋有不头痛恶寒而反渴者,此则温病也。
可见五苓散,惟太阳小便不利,脉浮烦渴,方可用。故赵氏嗣真曰∶仲景之书,一字不同,则治隔霄壤。